" 內蒙古林西雙贏合作社發展簡介 ——面向三農 共同發展 一、合作社基本情況 內蒙古林西雙贏合作社坐落于林西縣北部距縣�45公里處�204國道由此通過、交通運輸便捷、地形平坦、氣候適宜,水利資源豐富,大氣、水源、土壤無污染,自然條件和生態條件十分優越。合作社�2008�7�10日開辦了林西�*家從事農業全程機械化種植服務的合作社。我們本�“壯大規模、科學管理、上檔升級、拓寬領域、打響品�”為發展思路。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到目前,合作社社員達�320戶,社員1065人、注冊資金達�1000萬元、累計投�2600萬元�2014年全年營業額達到877萬元� 二、辦公樓的建� 2012年合作社新征�38畝、建設合作社綜合辦公�1處,包括;辦公室、電教室、會議室、圖書室、活動室、社員學習學校、洗浴室等�2013年新建大型拖拉機車暖�20間,庫棚4間、機具停放場4900平、水泥硬化面�3000平方米、總計建設投�286萬元� 三、合作社的經營范圍; 組織成員以提供農機機械化作業服務、農機租賃、農作物種植、銷售、采購供應成員所需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推行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引進新技術、新機具、開展技術交流、技術指導和咨詢;牲畜、生豬、家禽的養殖、銷售� 四、合作社完善了各項制� 合作社從設立之日起,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成員代表大會等組織機構,辦齊了銀行賬戶、行政公章、財務專用章、發票專用章、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和組織機構代碼證� 五、合作社的農機裝備情況; 合作社堅持邊探索發展邊規范經營的理念,按�“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民主管�”的原則,采取“農民以土地入股、承包農戶耕地、合作社代耕代�”等形式進行土地經營管理。開展了以馬鈴薯、甜菜全程機械化生產為主,玉米、葵花、雜糧雜豆等作物為輔的耕、種、收機械化作業服務。同時為社員提供“統一調度、統一機械作業、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五統一”服務,使合作社逐步走上了規范化管理的軌道� 為了提高農機配套性和利用率,合作社根據本村和周圍村莊土地及農機狀況,科學制定了農機配套方案,先后通過國家購機補貼政策購置了拖拉機、旋耕機、各種型號播種機、收獲機、甜菜墩土收獲機等大中小型農機具166臺,各種配套機具發展�87臺,機具配套比達�1:2,機械化作業實現了耕、耙、播、收、運、脫“一條龍”服務,既方便了農戶,提高了服務水平,又增加了農機服務的收入� 六、黨支部的成立(黨支部的成立為服務新農村發展提供了平臺) �2009�4月經統部鎮黨委批準成立林西雙贏合作社黨支部、班子人�5人由黨支部書記、副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紀檢委員組成、黨支部下設4個黨小組、現有黨�16名、黨支部的成立給合作社在當前和今后給合作社帶來了指導方向、自從成立黨支部以來,尤其是在土地流轉方面,這些黨員起到了積極帶頭作用� 七、合作社運作模式 通過建立黨支部、在合作社的經營管理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更能充分發揮年輕黨員的創業激情、通過構建“黨支�+合作�+龍頭企業+科技示范基地+農戶”的工作新格局、鞏固和擴大黨在農村的群眾基礎、努力為合作社美好的明天做更大的貢獻� 八、合作社獲得的榮譽; 2010年被評為自治區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2012�7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2012�8月被中華供銷總社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013年被農業部農機化司評�”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 2014�12月被內蒙古自治區組織部評為;基層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示范點� 九、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現狀 良好生產模式是合作社的特色之路。合作社成立之初,社員以農業機械、自有耕地等形式入股,并按�“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民主管�”的原則,制定了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并開展了以馬鈴薯、甜菜全程機械化生產為主,玉米、葵花、雜糧雜豆等作物為輔的耕、種、收機械化作業服務。創辦合作社是充分結合中國農業發展政策,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增加農民種植收入而自責創立的民營合作社� 十、設施農業園區發展情況 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健康消費、綠色消費,對優質、高甀高效、生態、安全的蔬菜要求越來越高� 1.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以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標準化引領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蔬菜生產的發展。因為設施農業的發展能保護環境、節省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推動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2.以科學種田、示范、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建設設施農業園區,打破目前形式上單一的大棚蔬菜種植、有選擇地介入農業生甀初步加工、深加工、精加工、有效提高蔬菜的附加值,積極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