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毛尖批發茶產業面臨的問題
關于假冒信陽毛尖的問題,筆者認為現在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必須要對這一現象采取措施的地步了,作為一個名信陽毛尖產區浉河港的人,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家鄉的信陽毛尖發展做一份微薄的貢獻。
筆者的家就是一個以種茶為生的地地道道的茶農,從十幾歲開始耳濡目染地接觸信陽毛尖知識,到現在已經近十年了。在信陽茶葉界稍微*一點的人都知道目前的信陽毛尖批發茶 葉市場,外地茶的占比至少可以達到30%或以上。信陽作為一個茶鄉,從唐朝開始種植茶葉,到現在為何在本地的茶葉市場還有那么多的外地茶呢?在以前的文章 中,筆者就介紹過關于那些冒充信陽毛尖的外地茶,如湖北茶、四川茶等。外地茶產量高、而且成本低,經過專業的炒制,炒出來的茶葉外形和信陽毛尖幾無差別。 那些茶炒制出來以后貼上“信陽毛尖”標簽就開始進入消費者的茶杯里了,而真正懂信陽毛尖批發的真假鑒別的消費者又少,所以在市場上就形成了真正的信陽毛尖茶競爭力小,反而賣不過冒充的信陽毛尖茶了。
筆者希望我國出臺一種法規,來保護這些地域性的公眾品牌,而不是讓隨便一種茶葉都可以成為信陽毛尖批發。同時筆者也希望一些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力度,杜絕侵犯公眾品牌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