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司發酵菌分兩種,添加量都是1/4000,即1公斤發酵菌發酵4噸物料;
1. C3009C:針對鋸末、秸稈、稻殼、蘑菇渣、牛羊糞等含纖維素多的物料;
2. C3009G:針對含油脂、蛋白質、淀粉、腐植酸等有機質的物料,如雞豬糞;
有些物料同時包含以上兩類,可以按和物料相同的比例同時加入兩種發酵菌。
將發酵菌以50倍溫水清水稀釋攪拌,靜置20分鐘后使其活化,適當加部分工業紅糖可另活化效果*,與原料混合均勻。堆放成高1.2米、寬不超過1.5米的垛,長不限,堆要疏松,不得拍實,不得用塑料等覆蓋。
小試時,將2吋粗的通風管交叉放入原料垛中,橫放2層,每隔40公分放置一層,豎放每隔1.5米放置一根,通風管打孔,保持發酵過程空氣自由進出。
大規模生產時,在發酵堆底部開窄槽通成排的打孔PVC管,以氣泵強制通風,效果會更好。
每天測量溫度,正常情況下應在2天內溫度升至50℃,3-4天堆肥各點溫度超過60℃以上,要噴灑涼水降溫,不得超過70℃,每天噴灑2-3次,不得翻堆,持續2-3天后進行*翻拋(機械或者人工不限),以此方法重復二至三次。如翻堆后不繼續升溫,可以判定發酵已經完成,大部分的材料通常發酵時間大約為10-15天;
注意事項:
1. 以上兩種方案需控制水分為:
初期:原料水分為45-55%左右。即:要求能用手攥成團,松手則散,水分過高可以加木屑或秸稈粉調整,水分過低可以灑水調整。
中期:(7-10天左右時)如出現溫度加速上升,可均勻灑水*,不宜過多;
后期:成肥時溫度一般在45℃左右,水分應為20%左右,如水分過高,可平攤晾曬1天,即可達到水分要求;
2. 應將產品放在避風,不被陽光直接暴曬處發酵,為了讓發酵過程時間又短,發酵的又好。建議整個發酵過程在發酵車間里進行。這樣既可以防止陽光的直接暴曬又可以防止冬天由于氣溫過低導致的發酵升溫慢延長發酵的時間。晚間不宜加蓋塑料布,如需加蓋,必須將塑料布均勻打孔后方可。
3. 因為豬糞、雞糞水分大,透氣性不好,需要在發酵中添加50%的粉碎秸稈或者稻殼,第二批發酵時回添*批發酵過的40%的成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