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五月,在海南農墾紅明荔枝產業集團(前身為紅明農場)總部所在的??谑腥T坡鎮,有一片“海”蔚為壯觀,有一種果滋味誘人。
這片“海”就是該集團3萬余畝連片荔枝園構成的紅荔之海,這種果就是該集團的荔枝當家品種——妃子笑。
,站在紅明荔海共享農莊的民宿二層小樓上,縱目遠眺,漫山遍野,紅荔如海,心曠神怡中突悟“荔海”一詞的幽遠意涵。
紅明荔枝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波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今年是紅明荔枝售價*的一年,每斤平均收購價6元以上,全集團預計荔枝總產量6000萬斤,總產值有望突破3億元,種植戶戶均可增收2萬元。
一顆荔枝成就一個產業,帶旺一方經濟,帶富周邊百姓,紅明人為之奮斗了20余年。
轉型發展:小荔枝成就大產業
上世紀90年代末,從“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逐步走向市場經濟的農墾,恰逢全球橡膠價格下跌,陷入經營困難。
當時的海南農墾總局作出了橡膠產業重點向中西部轉移的戰略決定,一些不適宜植膠的農場要進行產業調整。紅明農場地處海南島的東北部,是臺風災害的高發區,高大的橡膠林無法抵抗臺風頻繁造訪。根據紅明農場的資源稟賦,總局要求紅明農場圍繞打造“熱帶綠色果品基地”的目標,大力發展荔枝種植業。
然而,從1952年建場以來,橡膠一直是紅明農場的主業,該場*輝煌時種植橡膠6萬多畝,年產干膠5000多噸,為國家的橡膠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種慣了橡膠的老把式如何去種荔枝?荔枝如果種不成的話,大家以后靠什么生活?雖然開始也有爭議和擔憂,但大家深知不變革就沒有活路。從1998年起,紅明農場作為首批啟動產業結構調整的單位,用3年時間更新了低產橡膠園3萬多畝,改種荔枝樹。
今年57歲的紅明荔枝產業集團職工李美雄是典型的“紅明二代”,他親歷了1998年開始的那場“壯士斷腕”式的悲壯轉型。
海南農墾總局及紅明農場兩級黨委,充分發揮“主心骨”作用,在種植技術、荔枝種苗等方面為職工提供支持,經過多年的潛心摸索,許多像李美雄一樣的職工,從門外漢成長為種荔枝的行家里手,不但為集團和周邊農戶提供技術服務,自己也通過種荔枝,獲得穩定收入,開上“荔枝車”,住上“荔枝樓”。
這個月,由于集團荔枝運銷任務繁重,李美雄整天撲在運銷點過秤記賬、指揮調度,忙并快樂著。天性樂觀的他告訴記者,近年來膠價持續低迷,如果不是當年斷然決然改種荔枝,今天的紅明不知道靠什么產業來支撐發展,“轉型之路走對了,我們真的要感謝當時的正確決策。”
行走紅明,一路上掛著全國各地牌照的荔枝運輸加長冷鏈車進進出出,賓館茶肆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荔枝產業如今已成為紅明發展的支柱產業和職工致富奔小康的富民產業。
近年來,公司職工先后蓋起了“荔枝樓”4000多幢,購買小汽車近1500輛。荔枝產業既促進了當地餐飲、賓館、運輸、勞務等行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公司周邊的??谌T坡、紅旗、甲子、大坡和文昌東路等鄉鎮的荔枝種植。目前,紅明周邊地區發展妃子笑荔枝達8萬畝,成為全省*的荔枝產業聚集區。
做大做強:“紅明紅”品牌更響亮
紅明3000多戶荔枝種植戶,大多是一家一戶分散種植經營;3萬多畝荔枝地,絕大多數是職工群眾承包經營。這在產業發展初期富了職工群眾,但是近年來價格波動,也讓種植戶們深感需要抱團發展。
如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有限的土地充分整合、盤活,做大做強品牌,探索出一條熱帶高效農業發展道路?歷史再次把新的命題擺在紅明人面前。
新一輪農墾改革以來,紅明農場轉企改制,在紅明農場公司基礎上成立的紅明荔枝產業集團,更加聚焦主業。“要想讓農戶們心甘情愿把荔枝交給集團統一經營,就得想辦法讓他們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紅明荔枝產業集團黨委副書記肖雙說,集團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共同合作開發、利益共享,通過合作社把一家一戶承包的土地逐漸集中整合起來,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同時,出臺政策保障農戶的經營收益。
在紅明農場歷屆領導班子的努力下,原本荔枝種植經營“各自為戰”的狀況有了改變,一顆顆鮮紅圓潤的荔枝,逐漸匯成了一片生產有序、規模經營的“產業之海”。
5月16日,記者在海墾紅明荔枝產業集團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看到,一塊大屏幕上,墾區荔枝主要產區的參數一目了然。大數據中心平臺建成后,將融合荔枝全產業鏈各關鍵環節數據,實現農戶手機端管控荔枝園、顧客手機掃碼查看荔枝來源等功能。
據介紹,目前全墾區10個農場種植荔枝9.3萬畝,其中紅明有3萬多畝,是面積*的一家。集團成立的初衷就是利用紅明地處火山富硒地帶的資源條件和荔枝產業發展的良好基礎,做大做強“紅明紅”荔枝品牌,扛起墾區和海南荔枝產業發展的大旗,把紅明打造成以荔枝產業為主導的熱帶果品產業基地和城郊型休閑農業觀光旅游度假基地。
近年來,紅明公司圍繞技術提升、品牌打造、銷售拓展、荔枝深加工和生態環保等五大領域推進荔枝產業升級。公司和省農科院果樹所合作,聯合攻關早熟荔枝品種,待條件成熟后推廣,打造紅明早熟荔枝品牌,搶占春節之后的市場空檔;和湖南建工集團合作,投資3000萬元,動工建設海南*的荔枝專業交易市場;公司正在辦理“綠色產品”品牌證書和荔枝出口基地備案。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一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明代海南先賢丘濬對家鄉荔枝有著絕妙的吟詠,卻對荔生天涯的運輸不便徒生嘆息。如今,這樣的遺憾已經不復存在。
見到記者前,王波剛剛送走了前來紅明洽談荔枝銷售網點合作事宜的全國供銷總社客人,他興奮地說雙方談得不錯,搭上全國性的銷售平臺,紅明荔枝以后銷路就更有保障了。
在紅明公司一處運銷點,來自北京新發地果菜批發市場的運銷商畢國民正在指揮工人抓緊裝車,他說,紅明荔枝比廣東等地的荔枝上市早、品質優,深受北京消費者歡迎,他這4萬多斤的妃子笑裝車完畢后,將連夜出發運往北京,兩天左右首都消費者即可品嘗到新鮮的“紅明紅”火山妃子笑荔枝。
農旅融合:果園變公園變景區
荔海共享農莊果園內,一串串紅彤彤的妃子笑荔枝壓彎了枝條,仿佛在預示著“生意”紅紅火火。許多收購荔枝的工人就地在農莊住下,還有各地游客慕名而來。
5月17日,??谑腥T坡鎮居民陳曉紅帶了外地的12位朋友到農莊內的民宿住了2晚,吃住玩“一條龍”服務讓東道主陳曉紅很是省心。白天小孩子*次親眼見到長在樹上的荔枝,夜晚打開民宿的窗便能感受到新鮮的空氣和涼爽的風。“他們這次很開心,下次還要來。”
據了解,5月4日至今,荔海共享農莊共接待游客6800多人次,每到周末,許多游客選擇自駕前往農莊,導致三門坡鎮上的公路一度出現堵車現象。這在以前是極其少見的。
然而紅明荔枝的收獲期只有短短的一個月,如何進一步延伸荔枝產業鏈,提升附加值,留住游客?
讓果園變公園、變景區,形成全年不斷的消費熱點。2018年5月18日,由原紅明農場公司與海南福安集團合作創建的荔海共享農莊開園,是墾區*建成試業的共享農莊。特色民宿、景觀小道、文化長廊、垂釣休閑、采摘體驗……目前荔海共享農莊已完成各項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正著手種植各種景觀花卉、樹木和20余種水果。
在荔海共享農莊荔枝示范園,記者還看到,即將為示范園提供技術支持的浙江瓦屋農業科技公司的員工正在用無人機對荔枝園進行養護試驗。該公司為荔枝園安裝了農業物聯網設備,為荔枝的生長、病蟲害防治等提供全程科技監控與指導,此舉為推廣荔枝眾籌與認養打下了技術基礎。去年啟動的示范園荔枝眾籌與認養活動受到消費者歡迎,單株實現產值600元。
在加快荔海共享農莊建設基礎上,下一步紅明荔枝產業集團將繼續以促進企業發展和職工增收為重點,以突出農旅結合為發展導向,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將海墾荔枝產業打造成具有國內外競爭力的農業品牌產業,為海墾打造國家熱帶特色農業示范區作出新貢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