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春耕時節,走進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紅石林鎮,隨處可見茶農正在新擴茶園的背影。
紅石林鎮以國家地質公園“紅石林”命名,轄11個行政村、1個社區、1個居委會,全鎮1.48萬人,是典型的土家族聚居地。近來年,紅石林鎮黨委政府按照“率先脫貧、率先發展”的思路,全力推進“兩葉一果”工程,農業支柱產業初具規模。茶產業作為紅石林鎮的傳統優勢產業,通過不斷加大投入和扶持,茶產業已成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將茶葉基地建設與生產加工作為重點,推進茶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在基地建設方面突出規模化,突出以鐵馬洲村為中心的萬畝茶葉精品園打造,持續加大紅石林、鐵馬洲、團結、龍天坪、坐龍峽等村千畝產業基地建設。在生產加工方面突出標準化,重點扶持錦華農業、青竹山茶業、富康農業等龍頭企業,加快茶葉加工標準化廠房建設,提升茶葉深加工能力和茶葉品牌品質。目前全鎮有茶葉種植面積1.6萬余畝,2019年新春已新擴茶葉1600余畝,以黃金1號、儲葉齊、碧香早等優良品種為主,超額完成縣定目標。
引進優質苗木
將茶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推進茶旅融合發展。圍繞國家地質公園紅石林、*森林公園坐龍峽等知名景區以及傳統村落、特色民族村寨等優勢資源,合理布局茶產業,科學植入茶文化,重點打造了杜家坡、青竹山等茶旅示范點,茶旅農家游、生態游、體驗游、民俗游等特色項目正成為旅游的新業態產品,特色民宿、鄉村客棧和農家樂逐漸興起,茶旅產業融合已初見成效。據統計,2018年全鎮旅游達2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600余萬元。
分發茶苗
將茶產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帶動群眾脫貧致富。通過產業扶持補貼政策,鼓勵貧困農戶開發茶產業,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推進扶貧模式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實現穩定脫貧。同時推進“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通過“1帶N”的方式與貧困農戶結成利益聯結共同體,貧困農民通過入股分紅、獲取勞動報酬等每年可增收2000元以上,茶葉產業已成為推動農民增收脫貧的支柱產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