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一條小魚“游”進大市場 揚州甘垛鎮把特種水產培育成富民產業
一條小魚“游”進大市場 揚州甘垛鎮把特種水產培育成富民產業
農業網   時間:2019/3/27 11:02:00  來源:新華報業網  閱讀數:387

  黃顙魚,俗稱昂刺魚,常見于揚州飯店、市民家中餐桌。讓人想不到的是,揚州市高郵甘垛鎮官林村把一條小小的黃顙魚,做成了一個富民產業。如今,每天中午,一萬斤黃顙魚裝車,從高郵運往北京,當天夜里抵達大紅門京深海鮮批發市場,第二天便能走進千家萬戶,并有望端上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餐桌。

  甘垛鎮是“江蘇魚種*重鎮”。過去,官林村水產養殖品種是清一色的“四大家魚”(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如今逐漸轉成了以黃顙魚、鱖魚為主的特種水產。千余養殖戶奔上了致富路,年收益平均漲了近三倍。

  一條小黃顙魚憑啥“游”進北京大市場?在鄉村振興中,甘垛鎮又有哪些經驗?記者近日赴該鎮進行了采訪。

  村支書帶頭“吃螃蟹”

  這些天,官林村的養殖戶都時刻關注著市場的魚價。“現在黃顙魚、鱖魚的行情還不錯,我們想再等等看,爭取把魚賣個更好的價錢。”養殖戶徐登松抽著煙,慢悠悠地晃到村委會,跟村黨總支書記陳金松說道。

  2010年前,養殖戶可沒現在這般輕松。

  官林村水產養殖面積一萬八千畝,當時村民養殖的品種清一色都是“四大家魚”。辛苦忙活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行情好,每畝*多能掙2000元;行情不好,再遇到魚大面積生病導致減產,那可能就會虧損了。”徐登松說。

  如何使養殖戶擺脫困境?甘垛鎮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引導村民把水產養殖的品種逐漸轉向特種水產。

  與“四大家魚”等普通魚種相比,特種魚雖然收益高,但也伴隨著高投資、高風險。養殖戶心里沒底,誰也不敢嘗試。

  *個站出來“吃螃蟹”的,就是陳金松。他家的140畝魚塘,原本全部養殖“四大家魚”。2011年初,陳金松把其中30畝用來養殖黃顙魚,50畝用來養殖鱖魚,剩余的養殖供鱖魚食用的餌料魚。

  養殖品種一變,陳金松家的水產養殖收益逐年上漲。過去一年只能掙10萬多元,去年賺了80萬元。在他的示范帶領下,如今全村千余養殖戶紛紛轉變思路養起了特種水產,奔上了致富路。

  “以前村里上繳的政策性收費都靠向外借錢,‘坑’越挖越大,現在村民掙到錢了,積極繳納政策性收費,流轉土地繳納的租金也及時交付了。”陳金松說,2017年初,村里的外債有400萬元,這兩年還掉了200多萬,“如今我們村成了高郵鄉村振興的示范村。”

  給養殖戶穿上“救生衣”

  陳金松雖然轉型成功了,但許多養殖戶還有諸多不放心:特種魚吃啥飼料、萬一魚生病了怎么辦……

  在鎮里的指導下,官林村及時引進了江蘇水產龍頭企業——董氏特種水產養殖公司。公司負責人董同瑚在當地流轉了1600畝土地,專門用來培育魚苗、養殖黃顙魚和鱖魚,為養殖戶在家門口提供技術指導。

  培育魚苗,不用任何違禁藥,從源頭把好品質關。董氏將培育出來的魚苗售給官林村的養殖戶。魚苗下塘,董氏對如何預防水質變化、魚塘養分如何保證等,均進行技術指導。當魚到了出塘的時節,董氏的車直接開到魚塘邊,魚直接裝上車。在董氏特種水產養殖公司內,檢測設備齊全,一條魚是否使用了違禁藥,一驗便知。

  當然,養殖戶也有“嗆水”的。有一年,徐登松養殖的鱖魚生病,急得他團團轉,董氏公司及時派技術人員上門指導,將損失降至*。吃一塹長一智。現在,徐登松養殖的鱖魚,分在三個池塘里,就算其中某個池塘魚生病了,也不會“全軍覆沒”,他說這也是鎮里教他們的,“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去年,他靠賣特種魚賺了45萬元。

  如今,官林村九成以上養殖戶都“嘗鮮”了特種水產,既養黃顙魚,又養鱖魚,有的還適當養些“四大家魚”,平均年收益上漲近三倍。

  “為了大力推進鄉村振興,開展農業結構調整,2018年,高郵市出臺了《聚焦富民推動農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政策意見(試行)》。”甘垛鎮黨委書記陳剛介紹,結合《意見》要求,甘垛鎮在特種水產養殖上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來帶動農戶,對講信譽的養殖戶購苗采取部分和全部賒賬的方式給予支持,成立技術服務隊伍,聘請水產專家、技術人員定期坐堂辦公,為養殖戶排憂解難,“政府利好政策的出臺,專業養殖公司的引入,這些都給我們的養殖戶穿上了‘救生衣’。”

  小魚“游”進北京市場

  鹽城、泰州、安徽、湖北……打開官林村銷售版圖,小小的黃顙魚已“游”進了全國大部分市場,但首都北京此前一直是經浙江的一家水產公司代理進入,這中間的利潤損失是極大的。

  讓高郵的黃顙魚直接闖入北京市場,事關養殖戶的口袋,更有利于打響高郵水產的品牌。

  能否進入北京市場,關鍵看質量。再直接一點,就是能否檢測過關。

  去年,北京豐臺區北京大紅門京深海鮮批發市場檢測人員特地來到官林村,現場對黃顙魚進行檢測,結果是毫無疑問的合格。

  2018年5月底,董氏特種水產養殖公司與北京市監局監管的京深海鮮批發市場成功簽訂了《食用農產品場地掛鉤供應保障合作協議》,獲得了市場準入許可,甘垛鎮董氏黃顙魚成為北京市黃顙魚直供基地之一。

  好消息還不止于此。

  2018年6月在京召開的北京冬奧會食品安全“區域協作、基地保障、全程監管”動員部署大會和豐臺區優質果蔬產銷對接洽商會上,甘垛鎮董氏黃顙魚列入《供京食用農產品對接名錄》。這意味著,甘垛黃顙魚有望端上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餐桌。

  對于官林村的養殖戶而言,打入北京市場,遠非身價上漲、銷售不愁這么簡單。“有了首都大市場的‘背書’,我們信心增強了、底氣更足了,我們的目標是打響品牌,讓人們只要提到黃顙魚,就想到高郵,想到甘垛鎮。”陳剛說道。

  “如今甘垛鎮特種水產養殖的風姿儼然與八年前不同了。”養殖戶劉遠清說,八年前聽到前期投資費用心里就直發怵,還擔心沒有銷售渠道,現在大伙都嫌自家承包的魚塘不夠大、品種不夠多,“過去提到我們叫‘養魚的’,現在都改口‘魚老板’了,風里浪里都見識過了,現在我們敢鬧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gll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