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貴州:不種玉米種刺梨“瘦土也能出黃金”
貴州:不種玉米種刺梨“瘦土也能出黃金”
農業網   時間:2018/12/18 13:58:00  來源:貴州日報  閱讀數:405

  花戛,距離貴州省水城縣政府駐地140公里,是該縣*偏遠的鄉鎮。

  磋播村,又是花戛鄉出了名的“窮旮旯”,由原磋播、高坡、水井、高坎四個小村合并而成。“高山冷箐,洋芋當頓,想吃米湯,只有害病。”一代代流傳下來的俗話,是磋播村“窮”的*真實體現。

  今年47歲的村黨委書記徐祥峰是土生土長的磋播人。

  11歲,窮怕了的父母帶著他遠走他鄉討生活。37歲,生意上小有成就的他毅然選擇返回磋播,干起“費力不討好”的村干部。

  “每次回到家鄉,看到親戚朋友還過著苦日子,心里特別不是滋味。”徐祥峰告訴記者,回磋播就是要帶著鄉親們擺脫貧困。

  一句“擺脫貧困”擲地有聲,但話好說、事難干。

  祖祖輩輩都是種玉米、洋芋,早習慣了勉強對付過日子的磋播人,壓根不相信在這山旮旯里,還能有什么致富的出路。甚至有“好心人”私下勸徐祥峰,在產業發展上沒有必要太認真。

  朋友不支持,鄉親不理解,卻更讓這個有些倔強的漢子“較真”了起來,因為他曾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產業選擇對路的好處。

  1992年,從水城縣職校畢業以后,徐祥峰拔掉了自家地里的玉米,改種烤煙,當年一畝地的收益就從100元左右上漲到了400多元。到了1996年,玉米價格上漲到8角錢一斤,種一畝玉米能賣300多元,可是烤煙漲得更快,一畝的收益已經超過了1000元。

  “選擇產業,至關重要。”這筆賬他一直記在心里。

  “鄉親們的反對主要是觀念上不認可。”2015年,在基本完成磋播村基礎設施大戰后,徐祥峰帶領村干部們試種了100畝刺梨。去年,還沒有到盛果期的這100畝刺梨就初掛果13噸,賣了8萬多塊錢。

  “真金白銀”拿到手,磋播村的鄉親們*次感受到了“瘦土也能出黃金”。這一年,刺梨在村里成了“香餑餑”,到年底全村的刺梨種植面積擴大到5882畝,覆蓋農戶540戶3332人,其中貧困戶280戶941人。

  致富帶頭人余國學家的10畝土地,今年長出了致富的“新滋味”——放棄玉米改種刺梨后,今年他收了6000斤新鮮刺梨,賣得18000元。

  “明后年到盛果期,肯定遠遠不止這個數。”余國學一臉春風告訴記者,不種玉米種刺梨果然是好路子。

  貧困戶們也不甘落后——張興學種了7.6畝,今年收了2000斤,賣得6000元;張令科種了4.8畝,今年收了1000斤,賣得3000元;徐祥剛種了6畝,今年收了1500斤,賣得4600元……

  原本靜寂的磋播村如今變了個樣,家門口曬太陽的人少了,村子里閑聊的人少了,鄉親們紛紛投身到刺梨的種植之中,處處都能看到辛勤勞作的人。

  產業的調整,讓磋播村的脫貧也呈現新景象——建檔立卡貧困戶由2014年472戶1964人減少到169戶611人,農民人均純收入也提高到了6900元左右,貧困發生率下降為16.13%。

  形勢一片大好,可徐祥峰卻感到了更大的壓力。

  “產業選擇只是萬里長征的*步,磋播村要擺脫貧困,還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徐祥峰心里,鄉親的積極性挫傷不得,產業的發展閃失不得,群眾的收入降低不得。.

  “三個不得”背后,徐祥峰與村干部們一道圍繞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對磋播村的刺梨產業發展周密設計了一整套“施工圖”。

  在培訓農民上,“一人一技能、一戶一就業”的大培訓“點燃”了磋播村群眾發展產業的“火花”,而專門邀請的六盤水市農委、水城縣農業局以及龍里縣的刺梨專業技術人員對磋播的刺梨產業管護等技能進行了針對性的培訓,讓群眾面對刺梨種植,不再手足無措。

  在技術服務上,依托“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選派的農業專家、以及水城縣刺梨辦、鄉農業服務中心,駐村*書記、駐村工作隊等等資源,運用專業化服務“手把手”指導群眾將學到的技能運用到產業管護中。

  在資金籌措上,協調和爭取水城縣林務投資公司1400余萬發展刺梨產業的資金投資磋播村的刺梨產業。

  在組織方式上,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利用初級合作社牽頭組織群眾參與到刺梨產業的種植和管護中來,讓群眾從產業發展中得到實惠。

  在產銷對接上,與水城縣林務投資公司和初好投資公司達成協議,磋播村的刺梨按照每斤3元進行保底價全部收購,讓群眾吃下“定心丸”。

  在利益聯結上,依托“三變”模式進行分紅,刺梨產業的每畝土地每年固定分紅400元保障前三年收益,同時在種植和管護中,每畝還有260元的管護費和撫育費。第四年進入盛果期產生效益后,收益按照4:4:2(公司40%、農戶40%、合作社20%)比例進行分紅。

  要素之間的環環相扣,讓磋播村的刺梨產業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得到群眾的支持。

  磋播村的基層黨建也得到了進一步夯實,通過在合作社建立黨小組,村委帶領群眾致富的思路更清,勁頭更足,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也進一步增強,從2015年以來,磋播村累計吸收入黨積極分子18名,預備黨員10名,現在全村共有黨員99名。

  現在,“短平快”的食用菌、走俏市場的水城紅心獼猴桃也紛紛進入磋播村的產業藍圖。徐祥峰告訴記者,磋播村的實踐是生動的例子,“八要素”真正抓住了農村經濟的“要害”,是農民盡快富起來的根本保障,更是鄉村振興新有力的“法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ishiyu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