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2018中國·黑龍江首屆國際大米節圓滿閉幕(圖)
2018中國·黑龍江首屆國際大米節圓滿閉幕(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0/12 10:03: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閱讀數:493

大米

  10月11日,由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黑龍江省商務廳、黑龍江省糧食局、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中國糧食協會大米分會、黑龍江省農科院具體承辦的2018中國·黑龍江首屆國際大米節圓滿閉幕。

  本次大米節以“稻米飄香世界”為主題,通過“論、品、展、談、獎、觀”相結合,搭建了一個國際化的稻米產業交流合作平臺,打造了一場大米行業全領域、高規格、深內涵的國際化盛會。美國、菲律賓、日本、泰國、印度、韓國、新加坡、越南、德國、馬來西亞等10個國家、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和臺灣地區的稻米育種、加工、流通等方面6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和官員出席;廣東、河南、江蘇、吉林、福建、海南等18個省農業、糧食、商務部門有關領導參加會議活動。

  本次活動由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副會長、大米分會理事長郄建偉發布了大米國家標準;黑龍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了黑龍江優質水稻生產標準;五常市、寧安市分別發布了五常大米和響水大米的地方標準。這些標準的發布,填補了水稻、大米生產領域的標準空白,是對消費者的質量標準承諾。特別是黑龍江省地方性標準的發布,既是對黑龍江大米品牌的自我保護,也體現了黑龍江省對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的追求。

  在本屆大米節的品評品鑒環節,以“品種+產地”為評價對象,設定了2018中國·黑龍江首屆國際大米節優質水稻品種的金獎、銀獎、銅獎,開展了2018全國大米十大區域公用品牌和2018中國十大*吃米飯的評選活動。經過真實性檢驗、純度檢驗、專家初評,*終確定20個品種進入大會品鑒品評環節。獲得金獎的品種及產地是日本新潟的越光、黑龍江省五常市的五優稻4號;獲得銀獎的品種及產地是日本山形的一見鐘情、黑龍江省肇源的五優稻4號(稻花香2號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的新稻41號);獲得銅獎的品種及產地是吉林省大安市的吉粳816、黑龍江省五常市的松粳22、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的五優稻4號(稻花香2號)、遼寧省東港市的越光和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上育397。此外,開幕式上還頒發了2018全國大米十大區域公用品牌、2018中國十大*吃米飯等獎項。

  本屆大米節不僅搭建了國際合作交流平臺,促進稻米文化傳播、技術交流、產品開發、精深加工,還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整合供應鏈,叫響品牌,做大產業,促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工程院院院士萬建民、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水稻育種研究員農學博士葉國友、日本精米工業會技術部武田法久部長、美國稻米協會Timothy Walker博士、印度Saguna Rural Foundation創始人及董事總經理哈里·巴德薩夫、埃及國立研究中心Mohamed E.A.Hassan、世界流通聯盟議長李在學等10多位專家,分別就品牌引領稻米產業高質量發展、泰國稻米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西半球稻米產業發展、亞洲稻米產業發展、非洲稻米產業發展、日本稻米產業發展、中國稻米標準、世界粳稻產業發展、收儲制度改革背景下稻米品牌創建問題、黑龍江粳稻產業發展、韓國稻米育種現狀及發展、印度稻米產業發展等主題發表演講。在本屆大米節上,還舉辦黑龍江水稻產業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上,來自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國際農村發展中心、日本新瀉縣農業綜合研究所、中國臺灣農業創業創新學會執行長、韓國忠清南道農業技術院等研究單位的專家圍繞各國稻米產業現狀、實踐經驗、發展方向等問題進行充分研討,為推進水稻產業可持續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本屆大米節在黑龍江成功舉辦,有利于揚長優勢,做強做大黑龍江水稻產業經濟,并有利于打造品牌,推動黑龍江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有利于擴大影響,提升黑龍江水稻生產的國際地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jtt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