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江蘇射陽農委為水稻安全生產撐起“保護傘”
江蘇射陽農委為水稻安全生產撐起“保護傘”
農業網   時間:2018/9/12 9:51: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閱讀數:417

  近年來植保技術發展迅速,“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人們對綠色、安全、健康的稻米需求也在日益增加。為降低病蟲害對水稻種植的損失,促進水稻安全生產,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有效降低稻米農藥殘留量,鹽城市射陽縣農委2018年多措并舉推進了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項目建設,為射陽大米的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撐起了“保護傘”。

  立足實際,科學規劃,制定了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建設項目實施方案。按照《關于切實做好2018年度全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工作的通知》蘇農保〔2018〕19號文件的要求,經過實際考察、通盤考慮、綜合分析,制定了射陽縣2018年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項目實施方案。明確了綠色防控示范建設項目實施實施地點和建設內容,在海河鎮革新村建立了1000畝水稻綠色防控示范區,示范推廣應用綠色防控技術;合理的分配使用了項目資金,按照上級要求,將項目資金分別用于采購生物農藥、害蟲誘捕器、太陽能殺蟲燈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確定了項目實施進度和建設目標,于水稻生長發育關鍵時期,及時安裝相關設備和發放補貼物資,確保示范區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并取得示范帶動效果。

  引起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技術服務。積極爭取各級領導的重視,圍繞省站提出的突出質量*、效益優先、綠色發展的工作導向,進一步提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水平,助力水稻產業興旺和農藥“零增長行動”,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高度重視綠色防控項目建設,狠抓水稻生長發育關鍵時期重點病蟲害的綠色防控,努力用創新的思路推動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實現新的突破,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稻米質量安全意識。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了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具體負責人直接抓的工作機制,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工作,確保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務實高效的提高技術服務質量,成立了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工作技術指導小組,圍繞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積極開展配套服務,搞好示范區病蟲的預測預報、發布病蟲防治意見、提供技術指導、編制技術方案,積極向有關領導匯報,爭取相關部門的重視與支持,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配合,形成推進合力,確保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得到示范推廣與應用。

  統一認識,加強宣傳引導,確保水稻綠色防控技術得到普及。舉辦種植大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示范區內所有農戶、種田示范戶、農機戶參加的綠色防控技術培訓班,就選用抗病品種、深耕灌水滅蛹控螟減少紋枯病、栽培及隔離避蟲、科學肥水管理等技術進行培訓,提高了種植戶開展水稻綠色防控工作所需的新知識和新技能;定期召開綠色防控工作會議,對示范區水稻關鍵時期的病蟲害發生情況、發生趨勢進行詳細的研討分析,并對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工作進行全面的安排部署;充分利用電視臺、標語、橫幅、植保信息情報等媒介進行技術宣傳報導,確保綠色防控技術得到全面的宣傳與普及。

  “真刀真槍”的運用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技術。在示范區推廣淮稻5號、南粳9108、華粳5號等高產、優質、抗病蟲的水稻品種;利用二化螟在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在水稻播種前,對稻田進行深翻耕,降低蟲源基數。秧田期全部采用無紡布覆蓋,使蟲、稻隔離,降低一代灰飛虱、白背飛虱及大螟、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的蟲害。在大田肥水管理上實行“淺—干—濕”間歇灌溉技術,加強水稻健身栽培,提高水稻的抗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能力;以有機肥為主,創造不利于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發生的內在條件,施肥做到控氮、增磷、補鉀、適當配施微肥,提高肥效,增強水稻抗逆性。安放螟蟲、稻縱卷葉螟誘捕器共計3704個,安裝太陽能殺蟲燈80盞;采購生物農藥100億孢子/ml短穩桿菌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30%的茚蟲威防治稻縱卷葉螟,采購12%的井岡苯醚甲防治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采購20%的呋蟲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稻飛虱,運用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技術,為水稻穩產、增產和安全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