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陽縣農村三資系統數據顯示,截止日前,浙江松陽縣401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經營性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提前完成“消薄”工作“雙百”任務。
“消薄”工作開展以來,浙江松陽縣把農民組織起來,充分發揮縣域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稟賦,因村制宜、分類施策,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激活鄉村閑置農房、閑置土地等閑置資源,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松陽特色的增收之路。
激活閑置農房打造精品民宿
齋壇鄉吊壇村是*傳統村落,*的優勢在于“古”,每一地、每一處都充滿了古時的韻味。然而,吊壇村曾經也是個常住人口不足40人的冷清小山村,村集體經濟不足萬元。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村集體從農戶的手中回收了下山脫貧戶的老屋15幢,集體打包出租給開發公司,開發建設精品民宿。倒塌的灰寮被用作修繕的原料,讓新房子保持原有的風味,停用的豬圈搖身一變,成了“豬欄小賣部”,破敗的老宅變成住房、餐廳、書吧……
如今一幢幢精品民宿正脫穎而出。僅僅已運營的民宿就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增加3萬元收益,帶動村民勞務工資增收15余萬元。
與吊壇村一樣,截止目前,浙江松陽縣已有三都鄉酉田村,大東壩鎮白豐村等170余個行政村發展了民宿產業,推進閑置農房變身精品民宿,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
激活閑置土地發展特色農業
象溪鎮龍灣村的140畝閑置和低產土地,現在已經種上了覆盆子、木瓜、前胡等中藥材,為原本沉寂多年的村集體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道路上,龍灣村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把農民組織起來,在藤崗開發了140畝連片的墾造水田項目,并完成水渠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6000米,建成林區道路700米。經村級班子多次討論研究后將該處水田從農戶統*轉到村集體,再以入股形式發包給開發商,建設中草藥種植基地。
“現在這塊土地每年為村集體提供保底5萬元的收益,同時,等中草藥投產后,村集體還有20%股份收益。”看著曾經閑置的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該村黨支部書記孫水根對鄉村發展信心滿滿。
目前,浙江松陽縣越來越多的鄉村通過重拾荒廢了多年的土地,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竹源鄉利用兩個村300余畝閑置土地,發展竹源鄉自然農法基地建設項目;楓坪鄉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種植金絲皇菊,實現村集體增收……
激活閑置茶山挖掘土茶價值
1967年,安民鄉安岱后村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種上土茶,由于路途遠、產量低等原因,一直處于失管狀態。近年來,隨著高山土茶價格的不斷攀升,讓村集體看到了老茶園的市場前景。
今年年初,該村開展村集體資產摸底工作,力求通過盤活沉睡資源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這片茶山成了該村村集體經濟增收的希望。在征求村民意見后,村里投入勞力對老茶園周邊環境進行整治,一片失管多年的老茶園被重新打理后煥發出勃勃生機,引起各地茶商關注。
通過招投標,該片茶園以每年3萬元的價格承包給了當地茶商,簽約的15年長期合同一舉為村集體創收近50萬元。
茶園順利承包出去后,村里也看到了閑置資產再利用的好處,農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眼下,村里正忙著對紅色革命根據地、閑置農房等資源進行整合,準備結合紅色旅游,通過有償接待等方式,進一步為村集體增加經營性收入。
像安岱后村一樣,目前,浙江松陽縣正對橫山古茶樹群、三都楊家堂村、望松六都水庫等地的3446.5畝散生古茶樹進行保護和整修,力求讓這些老茶園在村集體經濟增收中發揮積極作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