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伊犁河谷白雪皚皚,在伊寧縣薩地克于孜鄉智能溫室內,卻是一片春色:10余名花農正忙著移栽各種花卉,育苗床上擺放著數千盆枝繁葉茂的花苗。
薩地克于孜鄉上薩地克于孜村村民余秀花在這里打工,她家的3畝地已流轉。“春夏秋季栽花,*掙80元;冬天在溫室里育花,每天工作8個小時,有100元的收入。”余秀花說。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幾年來,薩地克于孜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園藝花卉這一“美麗產業”。從事花卉種植的農民從中得到實惠,收入連年上漲。2017年,南通市對口支援伊寧縣前方指揮組安排援疆資金350萬元,在薩地克于孜鄉投資新建智能溫室,解決了花農冬季育苗條件不足的問題。
1月1日,占地2300平方米的PC智能溫室投入使用,滴灌系統、環境控制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全部通過電腦*控制,絲毫不受季節和室外氣候的影響。該智能溫室內有南通市贈予的8個種類共3224盆菊花,自行種植的2萬株月季、1000株牡丹和實驗育苗1萬株。
薩地克于孜鄉黨委書記吳曉燕告訴記者,近年來,花卉產業及勞務輸出帶動村民增收成績顯著。今年計劃采取“村黨支部+農戶+合作社+企業”的方式,再提高村民的收入。“去年的種植戶是120戶,今年將借助援疆力量擴大花卉的種植數量,加大人才培訓,讓更多的村民參與到花卉種植業中。”吳曉燕說,鄉里將聘請江蘇省菊藝大師、花卉種植大師來為花卉種植戶授課,同時,派技術骨干、管理人員、花卉種植大戶到南通市學習,使花卉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朝陽產業。
智能溫室的投入使用,也為周邊鄉場帶來了發展的機會。愉群翁回族民族鄉送來了1萬粒蔬菜種子進行育苗,等到春天發放到婦女手中,幫助她們發展庭院經濟,增加收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